毛章晋:给山里娃的未来“开一扇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09-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是农民的儿子。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没文化的农民苦,我村里的乡亲有的一辈子都不敢走出去。”这是毛章晋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长台镇普通农民家庭,深知农村教育的落后。

    师范毕业后,本可在城里谋个好职位的毛章晋,割舍不了乡亲乡情,做出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决定:扎根乡村教育,给农家子弟办个好学校。

    这一扎就是20多年,如今他已是江山市峡口初级中学校长。

    从立规矩开始“扎马步”

    在毛章晋看来,如今农村学校的硬件和城里相差无几,存在的差距主要在办学理念、育人模式、师资队伍这些软实力上。毛章晋认为学校要“扎马步”,得从最基本的规矩做起。

    为确保每一个学生站在公平的起点进入初中学习阶段,他严格实行初始年级均衡分班的制度,此举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学校所有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即便是课程紧张的初三年级,也安排了每周3节体育课,音美信息技术课也不曾落下。

    “有人跟我说,我们只要把农村孩子送上高中就行了,非中考类课程不要‘瞎折腾’,但我认为不能剥夺孩子们学习的权利和选择的权利。”毛章晋说。

    山区学校的学生家庭贫困、外出打工的比较多,生源流失的现象让毛章晋十分焦虑。于是,他决定建立《流动学生花名册》,让班主任成为班级控辍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没有按时到校的学生,班主任要摸清去向、逐一家访,耐心做好家长的工作,坚决不让一位学生辍学,家访要求有记载和家长签名。同时,学校开展“红蜡烛”帮扶行动,对不同程度的学困生、问题生进行调查摸底,确立帮扶对象并将其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建立电子资料库。

    他常和班主任们说,做班主任的,不要动不动就让那些调皮的、表现差的、学习落后的学生回家反省。“好学生大家都会教,你把差的学生带好了、教会了,才是真本事。”

    为教师当一头“老黄牛”

    “现如今,农村教师在待遇、职称、培训上比城市教师获得的条件要好,但客观说,农村教师的自我认同感还不强,缺乏事业心和成就感。”毛章晋说,他要像“老黄牛”一样,让教师们看到校长在校园里的勤恳耕耘,为他们树一个标杆。

    有一次,毛章晋由于家事上班迟到了,学校教师都不以为意,可他自己却在考勤本上登记,并在教师例会上公然道歉。“校长都这么敬业,我们老师怎么好意思怠慢呢?”一位年轻老师感慨。

    在教学上,毛章晋从教师的专业能力实际出发,确立了以课改实践为主的过程性评价制度。该制度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教师跳出应试思路,真正进入到新一轮的课改轨道上来;二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实现业务上的增量,就能得到嘉奖。该评价制度,由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内涵已经覆盖到了科研能力、班级管理、常规工作等。

    毛章晋还提出要用“微行动”拴心留人。比如:女教职工或教职工妻子生育,教职工本人或其配偶、子女遭遇重大疾病、事故等,学校都会组织慰问并送上一定的慰问金;教师家中若发生重大矛盾纠纷,工会会及时配合有关行政部门一道登门了解情况,调和双方矛盾,使其安心工作。

    学校教师住宿条件有限,但毛章晋还是想办法给年轻教师提供方便,优先安排房间;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美化教师办公室。学校还专门设立哺乳室,给予孩子在哺乳期的女教师方便。

    “教师也是花朵,我的任务就是给他们浇水、施肥、除虫,让他们成长、开花、结果。”毛章晋希望学校能给教师家的感觉。

    用“慢教育”教农村孩子

    毛章晋在对待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倡导的是“慢教育”。他的观点很质朴:同一时间播下的种子,发芽尚有先后,成苗也高矮不一,有什么可急的呢?

    有一名学生小梅,学习很刻苦,但成绩总是倒数,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一次班团课,毛章晋意外发现小梅在歌唱上很有天赋,于是安排她担任班级文娱委员。这项新“工作”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小梅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上升。“有时候,学生成绩不理想不在于学习本身,或许有其他原因在影响着孩子。我们要相信他们,给他们时间,一步步找到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学校留守学生很多,常年见不到父母。于是毛章晋动员党员教师充当这些孩子的“临时爸妈”,借助师生得天独厚的特殊关系,给予留守学生一份特殊的爱,填补他们的亲情空白。

    微信火了的时候,毛章晋也跟上了潮流。他利用微信群的力量,激活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动学校管理走进“微时代”。微信群拉近了家校距离。家长通过微信群可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流孩子学习心得,甚至还方便教师考前考后对孩子进行课下辅导。

    由微信群衍生出的“微学堂”则将教育的“触角”从学校延伸到了家里。学校教师或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常常会在群里发布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其他家长可随时查看。每周末晚上,群里会播放专家有关家庭教育的短片,方便家长们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微学堂”也为家长们搭建了交流家教经验的平台,教师也会帮助家长们找到处理孩子青春期叛逆、沉迷手机、学习困难等问题的良策。(本报记者 蒋亦丰)